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ITFPEC|电视剧发行|电影发行|节目发行|海外发行|电影节|电视节|影视发行公司|中国电视台|国际电视台|版权交易|海外公司|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 Film Programs Exchanging Center (ITFPEC)
  您现在的位置: 节目介绍 > 动态
动态
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 探讨合拍片合作可能
发行人: 总编室     联系方式: 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     更新时间:2019/4/19

ITFPEC讯★   近几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合伙人》等先后在国内上映,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票房成绩。中印两国电影交流不断增强,未来能否出现中印合拍大片,两国电影交流与合作将如何深入?
4月18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举行,针对上述问题,与会嘉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出席当天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北京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茂非,中国电影导演文牧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学院博士于秋阳,印度演员、制片人、主持人沙鲁克·汗,以及印度导演、编剧卡比尔·汗。
4月18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电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拍片是大势所趋,对于为什么要合拍?合拍的意义是什么?苗晓天说,合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合国际资源,“我特别希望我们中国的公司,能够看清楚我们在合作中到底要什么?我们去利用全球的优良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我们电影的品质。”
关于中印合拍电影的可能性,两位来自印度的电影人也有相同的看法。沙鲁克·汗说,艺术本身就是合作的呈现,我们要充分尊重彼此的资源,尤其是合拍片,要尊重彼此的市场,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庞大市场的国家,同时要好好分析当前和未来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我们要去打破障碍,考虑在文化、政治方面,可能面临哪些问题,然后专注于把资源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上。
卡比尔·汗说,中印双方有不少的共同之处,比方说处理感情的方式、看待家庭的方式、家庭的结构,“因为我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更类似,我们看好莱坞的东西觉得是国外的东西,但看到中国的东西会觉得似曾相识,其实我们的合作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近几年,中国电影很多都在印度取景,其中包括《我不是药神》《功夫瑜伽》等,对于今后中印合作拍片的可能性,周茂非表示在很多方面双方都有合作的基础和优势,第一,中印两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足够两个国家合作开发电影资源。第二,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电影市场上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第三,在合作的体制机制方面,形成了两个国家电影合作的框架,对于未来的合拍,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印度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方法,文牧野说,自己做电影有三个标准,娱乐性、社会性、引导性,印度电影在三者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另外,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有批判色彩,但结尾都会给人以希望,“印度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强大的温暖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在现实主义题材应该去试着做的方向,就是做有批判色彩的,但结尾是有希望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印度电影票房90%来自本土电影,关于如何把电影题材、本土文化跟大众表达做结合,沙鲁克·汗说,可能每隔十到二十年,印度观众的品位就有很大的变化,要传递印度的传统文化,创作者也要随之改变,用年轻人的语言进行表达,“印度的观众一直在进步和改变,我们要跟着人民一起向前走,传递文化、传递我们的价值。”
关于印度电影的创作根源,于秋阳说,很多的印度电影里都能看到印度经典文学的原文本,比如说两大史诗,很多的电影里都有两大史诗的脚本元素,以它为原文本铺展。“最近很成功的《巴霍巴利王》,也是根据印度的一个神话故事改编的。印度电影的艺术创作,它的这种审美的经验、文学的底蕴,很多都是基于印度文化、印度文学的。”
 
 
(速记稿)梁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为您介绍出席本场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是: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先生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先生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先生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志先生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晓天先生
    印度大使馆三等秘书Mr. Sidharth Babu
    来自印度使馆的张婧女士
    首先让我们有请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先生致辞,欢迎!
    杜飞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这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欢聚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同见证首次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的举办,在此我代表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对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印电影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历史佳话,远的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玄奘前往古印度取经、讲经,近的有1924年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访华,1924年春天泰戈尔曾在北京长达一个月的文化交流,受到了北京文化界的热情接待和热烈欢迎。泰戈尔曾经说过,大家所以欢迎我,大概因为我代表印度人,他还深深的为中国文化所吸引,并深情的说,我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个中国人,这样高度共鸣共振的文化交流,揭示了中国和印度两国文明之间彼此欣赏的深层基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电影是现代社会文化交流和共享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和印度,都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影片厂家和电影市场规模均处于世界前列。
    去年秋天我有幸访问印度,在宝莱坞参观访问时,提出了关于北京与孟买国际电影节加强两大电影节展的合作,互办电影周的建议。我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孟买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乔普拉)先生的积极回应,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半年后的今天,印度电影周已经成为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亮点之一,作为这项活动的创意者,我非常高兴能够有幸见证和推动中印两国电影的持续交流与合作共赢。
    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印度电影的渊源由来已久,近几年,《摔跤吧爸爸》《苏丹》《印度合伙人》等影片先后在印度电影节上展映,受到了广大影迷的热烈追捧,随后被迅速的引入到中国,《摔跤吧爸爸》以12.9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创造了非好莱坞外国电影的在华记录。《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等印度电影都拥有着不俗的表现。
    中印两国加强电影领域的交流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宽广的发展空间。
    泰戈尔曾说,在亚洲,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就电影而言,印度拥有享誉全球的宝莱坞电影工业生产体系,而中国正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609亿元,银幕总数突破了6万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首位,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我们热切期盼中国电影与印度电影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期望中印两国电影人携手创作更多优秀的中印合拍电影,打造兼具亚洲特色与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力作,为世界电影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双方的智慧、亚洲的力量。
    这里我想顺便再给大家报告一句,也是在去年访问印度的时候,也是在和孟买国际电影节的组委会主席交流的时候,当时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围绕中印两国同属世界东方、同属亚洲文明的大背景,由两国当红影星、当红编剧、当红导演,寻找合适题材,共同合作,拍摄中印两国的大片,我相信这样的大片不仅在中印两国能得到影迷们的追捧,而且也必将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掀起它应有的狂风巨浪。
    今天我之所以在这个场合给大家报告这个想法,是因为我回国以后,当我把这个想法跟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领导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给予了热情的点赞、衷心的期待,所以今天我们在座有两位来自印度的“汗”,大家知道印度电影界有四个“汗”,今天来了两个,我希望将来四个“汗”都能够同时出现,如果真这样,一定能有令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收获。
    希望有关部门,有关企业,特别是有志于此的电影人,携起手来,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梦想。
    女士们、先生们,电影让生活更加美好,电影也让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度增添了青春的光彩,我相信本次中印电影周合作对话论坛的举办,必将进一步启迪思想,增进共识,深化合作,实现共鸣,共同创作中印电影和发展的新篇章,最后预祝首次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北京生活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梁植:谢谢杜部长,我们已经开始期待那部影片的诞生了。同时正如杜部长讲到的,现在中外电影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去年此时,中美电影人的合作对话和交流,今年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印度电影人跟我们一起来谈谈关于电影创作方面的想法和经验。那么下面我要有请接下来对谈环节的嘉宾,有请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先生,有请北京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茂非先生,有请中国电影导演文牧野导演,有请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学院博士于秋阳女士,有请印度著名演员、制片人、主持人沙鲁克•汗先生,印度著名导演、编剧卡比尔•汗先生,欢迎六位论坛嘉宾来到舞台上就座,欢迎各位!
    首先,再次欢迎六位,我们今天的主题关于中印对话,刚刚杜部长在讲话中也提出了关于合拍片的想法,稍后的讨论当中也要针对这个有更多的大家的想法要讨论起来。而第一个问题,想请问我身边的苗总,因为苗总是我们中国的合拍项目的重要的把关人,您能不能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合拍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合拍?发展的情况怎么样?这些年有什么趋势?
    苗晓天:为什么要合拍?当今在全球电影业,合拍已经是一个潮流,或者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势。那么大家为什么要合拍呢?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整合国际资源,那么当你要和新西兰合拍,你可能看中的是它的电影后期的技术,当你和好莱坞、和美国合拍,你可能看中的是它的制作能力,当你要和中国合拍,你可能看中的是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
    我们中国的电影市场,各位知道,去年票房609亿人民币,大概90亿美金。那么中国在近几年,我们和美国的、北美的票房,在不断的缩小差距,去年我们和北美的差异是20多亿美金,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电影人,对我们的市场,他的感受、评估是不一样的,因为去年有几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超过了北美,因此这些电影,都是由好莱坞六大公司制作的,因此对六大而言,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巨大的,他们会特别重视中国的市场。
    所以我说,我们之所以合拍,是希望通过合拍整合全球的资源,比如说各个国家优秀的电影人才、技术,制作的能力等等。目前中国对外合拍,应该说还是很好的,我们的中国的公司,越来越多的把目光投向海外,和国外的公司合作。但我也发现,我们有的中国公司,它的诉求可能还是有点不成熟。比如说,有的公司他们跟我讲,希望通过合拍,把中国电影推向海外,但是电影走出去,最重要的前提,不是电影发行渠道,而是你的电影具不具备国际发行的品质。比如你的电影的技术、品质,电影的内容,是不是适合国际发行?我想这普遍是首要的。
    当然,具备了这些之后,你还需要有国际发行渠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你的电影再好可能也没有办法进入国际市场。我特别希望我们中国的公司,能够看清楚我们在合作中到底要什么?我认为我们的公司可以和全球广泛的合作,包括和印度的同行合作,我们去利用全球的优良资源,我们既可以去和中国的优秀导演、团队合作,我们也可以和更多的国家的优秀的导演、团队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我们电影的品质。
    各位知道,近几年我们电影产业的发展,我们的票房、观影人次,银幕数量都不断的再创新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应该期待我们未来的电影,在品质上也有所提高,我觉得广泛的开展国际合作可以让我们把电影拍得更好,谢谢。
    梁植:那苗总追问您个问题,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合作我们是能够看到的,现在和中印,截至我们今天对话之前,是不是还处在沟通阶段?
    苗晓天:对,我们有到印度去取景,也有印度的电影公司在支持我们,但我们双方投资联合制片这样的电影目前还没有,但我对中印未来合拍电影是非常看好的,为什么?有这样几个原因,刚才杜部长在讲话中也提到,印度有宝莱坞,有非常棒的电影工业体系,印度是全球电影数量第一的电影大国,产量第一。
    中国呢,我们有一个大的电影市场,我们的双方的人才,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电影制作能力结合,我们未来的合作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梁植:谢谢苗总,苗总提到了中国电影人的作品在印度取景,旁边两位都有,周总作为出品方的工夫瑜珈有,文总的药神也有。首先想问一下周总,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印度合作?您期待出什么样的作品?同时杜部长也提到了,“四汗”参与的作品,您希望怎么做?
    周茂非:首先我特别同意杜部长讲的观点,中印合作方面,有很多美好的前景,过去可能还停留在去印度取景,到印度比较优美的地方去拍摄,以及采用了一些印度的文化或者民族的元素,融入到咱们的国产片当中,《功夫瑜珈》就是这种情况。那么今后我个人认为,跟印度方面的电影合作,起码在几个方面双方是有基础和优势的。
    第一个,就是中印两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禀赋和资源,这些足够我们个国家合作开发电影资源和要素。第二个,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呢,我认为在电影市场上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第三个,我们合作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两个国家这种电影合作的框架机制,那这样对于我们未来的合拍,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领导重视,才有更好的前景。
    另外呢,就是我觉得双方呢,发挥双方的优势,那么在选题上,在一些人员的培养上都是有合作的前景。我觉得更重要的,双方的文化底蕴的基础,巨大的市场资源,一定使两国的电影合作发展有良好的前景和契机,谢谢。
    梁植:谢谢周总,如果我们做这个“四汗”的片子,今天有很多同行,如果大家有好的故事也可以跟周总联系。
    周茂非:首先我们按照部长的要求,只要是中印合拍的,我们都一定大力支持,而且还可以主投。
    梁植:感谢,欢迎大家参与到这部作品的创作和前期的开发当中,我们接下来的问题要请教一下文牧野导演,您看到印度电影的叙事的时候,给您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经常在谈现实主义创作的问题,那药神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品,那实际上今天在座的几位,包括《我的名字叫可汗》《猴神大叔》,也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然后刚才部长讲到的《摔跤吧爸爸》也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创作的质量高,而且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表现,所以您怎么样看待他们的叙事风格和对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方法和经验?
    文牧野:我自己做电影有三个标准,娱乐性、社会性、引导性。这三个标准,如果对待一个项目,用评分的方式,一般的情况下,娱乐性高的片子,社会性就会低一些,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但我认为现实主义题材一定要兼具刚才说的那三点,而多数的印度电影,我们看到的,《猴神大叔》也好,《我的名字叫可汗》也好,还有《摔跤吧爸爸》,这三个面都做到很饱满。
    我们国家,你看原来大多数被称之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相对来说三者结合得不太好,所以市场表现一般。我们要试着做这“三性”完整的,三个维度都完整的电影,然后这样才会很好的基础。
    然后再有就是,我觉得印度电影一个非常好的点,是它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都会多多少少的去批判,但它通过一定的批判角度,永远最后都是一个希望的、温暖的,印度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强大的温暖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在现实主义题材应该去试着做的方向,就是做有批判色彩的,但结尾是希望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梁植:谢谢,实际上确实如我们说,印度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量,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我们看到像《流浪者》《大蓬车》这样的作品,也是同样让我们很感动的同时,反思很多的问题,其实对我们的社会,对大家思考起着正能量的推动的作用,同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要请教两位来自印度的电影大师,首先问一下沙鲁克•汗先生,请您给我们讲讲宝莱坞的秘密,你们是怎么样在寻找故事,把一个故事叙述出来,你们看见最关键的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保证故事在工业化的流程下有着非常好的呈现?
    沙鲁克•汗:首先,我要感谢各位的邀请。我刚才一直在认真的聆听大家的发言。说到合作,尤其是中印的合作的话,我们非常的震撼的听到了在座各位的真知灼见,我是真正相信,艺术本身就是合作的呈现,我们要充分尊重彼此的资源,尤其是合拍片,我们要尊重彼此的市场,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庞大市场的国家,同时要好好分析当前和未来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我们要去打破障碍,考虑在文化、政治方面,我们可能面临哪些问题,然后专注于把我们的资源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上。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打造我们希望能够呈现的美好的价值。因为这些价值不仅仅是娱乐的价值,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些领域,尤其是中印合作,我们要看到更深入的电影的价值,其中有很多的商机,我们看到在座各位很多人愿意探索中印合拍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故事应该有普适性的,印度本身就是拥有非常丰富的多元文化,我们有上千种文化,可能一公里的印度的国土内就有不同的文化、语言、音乐,那么这种丰富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创作出非常丰富的电影的故事,那么这也很重要,你从家庭、社区到城市,到你整个国家,都能探索不同深度的文化的内涵。
    所以我们要做合拍片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还是想关注严肃的议题?就像文导的严肃议题一样。
    我作为电影人,我作为演员,我们是不是在做电影的时候,能够真正的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我们能不能传递社会价值?即便没有办法马上见到效果,我们能不能触及到社会议题?我在拍电影的时候,如果要是完全是商业电影的话,我会考虑把这部电影的盈利用到下一步电影当中去挖掘价值。
    作为艺术电影界的人士,我们要不断的尝试,希望下次比上次做得更好。
    梁植:您的作品我们看过很多,包括《恋爱无国界》等等,您非常谦虚。那请问卡比尔•汗先生,印度市场很特别,不管是好莱坞的片子还是哪的片子,基本都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印度关注自己的作品,你们本土电影占90%左右的票房,非常有影响力,你们是怎么样做到把自己的题材、本土文化跟大众表达做了非常好的结合?让本国观众能够非常好的去享受自己的故事?
    卡比尔•汗:我们在印度的电影行业,像是找到了一种方式,没有特别努力就保住了我们的文化,很多时候,对于我们艺术界来说,太努力要尝试传递价值、传递文化,甚至想要实现娱乐的价值了。那么印度的观众也一直在进步和改变,印度的观众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观众群体了,我们要跟着人民一起向前走,传递文化,传递我们的价值。同时也要实现现代化,跟着我们的观众一起成长,那么这也成为了印度的电影界的一个重点,我们一方面传递的有印度的传统文化,但我们要把它现代化,我们要去让年轻人,用年轻人的语言进行表达,因为我们可能每隔十到二十年,印度观众的品位就有跟大的变化,那么看着我的电影长大的和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不一样的,同时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你看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国家电影人、演员都有相同之处,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看了很多的中国电影,经常配音不太好,常常是口形和字幕配不上,但我依然非常享受,所以我成长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影响我很多,我们看到的还是共同的传统,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文化的相似性非常好,我们有丰富的历史哲学的传统,都是从我们同年时期开始就深植于我们的心中了,我们要从这里挖掘。而且我发信,中印的影视语言也在不断的变革。
    梁植:谢谢沙鲁克•汗先生。我们接下来要问一下卡比尔•汗,我们知道在印度的空间当中,包括在论坛上大家讨论的时候,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争论,关于导演中心制,还是制片人中心制还是怎么样?因为在我们的对话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而且其实在中国也确实是这样,就是我们中国的方式,更多的是导演有一个故事、有一个想法,我们说的是多数情况,并不是指个案,就是说导演有一个想法,他可能跟自己常合作的制片人,或者寻找一些资金,然后把故事完成下来。在美国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制片人有想法,然后他请适合的导演,他来讲故事。
    那在印度,您是怎么样来制作影片的?是谁站在一个项目的中心来完成?因为您既是导演也是编剧,所以想问您这个问题。
    卡比尔•汗:回答您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转型,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由明星来主导的一个影视行业,比如说沙鲁克•汗先生讲到的,他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包括阿米尔汗等等,这些明星都是行业核心,但我过去12年中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看到导演好像是走到了中心地位,主要也是因为,像沙鲁克•汗先生他们也在推动转型,导演被赋能了。
    同时我们看到赋能不光是来自于制片,也来自于我们的演员、明星,往往我们的明星会非常信任导演,随之带来的效果就是观众也非常信任导演,有一些大片,有趣的导演,加上明星助阵,往往会引发很多的期待,我们印度电影行业也在经历转型,我们还是多少的以明星为中心,但导演的角色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梁植:“巨星中心制”,集合好的资源去完成。那卡比尔•汗先生,您的作品在中国的反映非常好,大家很喜欢,在我们的媒体平台上,年轻人的打分也很高,大家喜欢这部作品。那想问您,像这部作品的创作是个什么样的过程?您和编剧,和制片人是怎么样在工作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工业流程产生的作品吗?
    卡比尔•汗:我也非常荣幸,因为我的这部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就记得在首次发行的时候,我也参与了中国首映,当时我也是特别的惊喜,主要就是因为中国观众心态特别开放,回去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我想,很多时候印度电影没有在中国展映也和心态有关系,我和中国观众接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的振奋,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心态特别的开放,他们对于外国的电影、导演都本着开放的态度,他们可能都不认识片中的明星,不知道明星票房的号召力,实际上《猴神大叔》是个印度的超级巨星主演的,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中国观众依然喜闻乐见。中国电影看电影的时候看故事,对演员是谁并没有特别多的期待,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
    回到印度,我也在不断的想,我觉得如果要让中国和印度的人一起来合拍,也是我期待的事情,中印双方是有不少的共同之处的,电影方面,我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共性。比方说处理感情的方式、看待家庭的方式、家庭的结构,其实中印的共性是超越了我们和好莱坞之间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的观看中国的电影,看到中国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印度观众也会更愿意看中国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更类似,我们看好莱坞的东西觉得是国外的东西,但看到中国的东西会有跟多东西似曾相识,其实我们的合作空间还是非常之大的。
    毕竟,印度的产能是非常巨大的,展示的空间也是巨大的,而且中国的市场体量又非常巨大,所以我觉得这让我们在中国呈现我们的作品,其实比方说在印度的话,我们总共全国5000块屏幕,中国有60000多块,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让更多的电影呈现在两国观众面前,我们非常期待。
    梁植:我们的发展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稍候还会回到两位,因为谈到合拍的话题,共同合作的影片的前景。接下来要请教一下于老师,孟加拉语的专家,从文本来看,您觉得大家熟知的印度电影有什么特点?
    于秋阳:我想说成功的宝莱坞电影都是基于印度文学的,基于对它的改编而成功创作而成,比如说沙鲁克•汗先生主演的深受中国年轻人喜欢的《宝莱坞生死恋》,实际上这就是根据印度的著名的作家Sharat Chandra Chattopadhyay写的小说来改变的。这个人物,可以理解成一个印度文化的标志性的记号,他是印度版的哈姆雷特。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和1955年的版本相比较,我感觉沙鲁克•汗先生演的人物非常的孟加拉化。实际上这个角色也体现了印度这个国家,因为这个故事写于20世纪初,1901年写,1917年发表,这个人物体现了印度这个国家在迈向现代化,拥抱现代性的时候,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实际上人物的心路历程,充满了矛盾,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近代社会的意向,拥抱现代化、拥抱现代性的时候,必须承受的无法调和的伤痛,这是根据印度作品改编的印度电影。
    实际上,很多的印度电影里,我们能够看到印度经典文学的原文本,比如说两大史诗,实际上很多的电影里,都有两大史诗的脚本元素,以它为原文本铺展。
    比如说我看到沙鲁克先生主演的电影,沙鲁克先生扮演一个印度的年轻人,但他是美国的科学家,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帮助自己所在的那个村庄,希望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驱除愚昧,帮助他们新修电力事业。里面有一场戏中戏,戏中戏的作用非常具有史诗意义,里面的女主角扮演着被王掠走的妻子,最后的结局是,罗放了一只箭燃烧着熊熊烈火杀死了广漠,而且沙鲁克•汗先生扮演的角色,象征了王子。
    最近很成功的一个《巴霍巴利王》,也是根据印度的一个神话故事改编的。
    就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印度电影的艺术创作,它的这种审美的惊艳、文学的底蕴,很多都是基于印度文化、印度文学的。
    梁植:于老师特别有理有据的给我们讲印度电影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同时我觉得他们应该也非常的关心时事的新闻,因为像《摔跤吧爸爸》,我听说最早故事的写作者,也是通过看报纸,看到了这个故事,然后案秤了这样一个故事创作,才开始跟导演和制片团队有接触。接下来要请教两位来自印度的电影人,刚才卡比尔•汗先生说跟银幕数有关系,所以未来我们如果做合拍片,两边电影人合作,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更打动印度的观众?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故事会具有双方共同的报答?我们双方共同的故事,怎么样呈现和选择?我们先问一下卡比尔•汗先生。
    卡比尔•汗:非常诚实的说,我觉得找不到这样的故事,因为我觉得好的故事在哪边都可以吃得开,只要是体现人的正能量、善良、同情,总归在各国都可以取得成功,所以我不会太花时间想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真正触动人心的,不论哪个国家都可以。有了好的故事,我作为一个导演的人物就是活灵活现的把人物性格展示出来。
    说到合拍片,通常情况下,我也不会设置预先的条件,什么东西对印度和中国的合拍是成功的,因为有预设,往往会适得其反,我想就是有一个好故事,只要你呈现的方式得当,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一定都会在两国广受欢迎,如果你关注了一个市场,就会忽略了另外一个市场,所以我觉得只要本身是好的故事都是可以的。
    梁植:还是在强调故事本身的重要性。那我们请教沙鲁克•汗先生,什么样的故事,未来跟中印有关的,未来有可能也邀请您参与到这部作品,您有没有希望合作的中国电影人?
    沙鲁克•汗:首先,如果是中国的导演来找我的话,我可能听不懂,但我非常期待他们来找我的。如果做中印合拍片,我希望今天晚上就能够发生,但在目前还没有发生。
    我觉得中印电影当中,有一个印度角色,凸显出来,然后再看看有什么中国角色可以互动的。可以有一个演员,哪怕戏份不是特别大,在印度播的话,也可以更容易的在当地引起共鸣,最好一个主角是中国的,一个主角是印度的,如果找到合适的组合方式的话,两国的观众都是愿意看的,但总体来看,当我看到大部分中国电影的时候,我不觉得不愿意看,我觉得故事好就行,我不会有预设说这种讲故事我不接受,这种方式我不接受。我就觉得,你看更多的印度电影的话,其实看到这些印度特色的时候,中国人也不会觉得特别的陌生,因为是有很多共性的,中印之间很多方面可以共享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共享,所以其实任何故事都可以,神话故事,探寻的故事,也可能是中印互访的故事,也可能是爱情故事,所以我觉得故事本身并不是他们的重要,因为基本层面上,两国有很多的共同之处的,而且大家多次说到了,中国的银幕数就已经有6万多块了,越来越过的观众也会因此而走进电影院,不管什么国家的,宝莱坞的、好莱坞的、中国的,他们到那就是为了看故事的精彩呈现。
    印度的话,我们也是爱听故事的国家,总会有曾祖父、曾祖母给我们讲床边故事,所以从小我们就有听故事的习惯,自己也愿意讲述,所以两个愿意讲故事的国家应该有合作的,加上两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我觉得至少有一千个故事可以用来拍电影的,不管是中国的故事、印度的故事,在对方都会被接受的。
    梁植:谢谢。我们确实非常期待沙鲁克•汗和卡比尔•汗先生能够有机会共同的携手,来跟我们的中国电影人一块儿创造出属于中印两国的优秀的电影作品,也非常非常期待。接下来问一下文导,如果说未来中印双方的故事,请您来选择,请您去寻找、去表达,您希望是什么样的内容?
    文牧野:我觉得前提一定是符合我本身文化背景,首先一定要本土,我的角度,我会选择在当代。但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故事层面有一定,但像刚才两位说的一样,故事本身不在范畴内,可能在后边我们选择演员的时候,选择架构的时候,会做这方面考量。但首先,我一定要讲一个我熟悉的故事,而不是因为我要做一个中印的,打乱了我自己的文化体系,肯定是讲我熟悉的,但最好涉及到有中国的角色,也有印度的角色,同时是当代的,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有基础把故事讲好,但前提一定不能是一个植物有两个根茎,一定是一个根茎长出来,到了上面开出两朵花。
    梁植:我们讲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世界表达,如果我们做一个中印合拍的作品,应该是这样的作品是吧,但您说基础是在本土的文化。
    文牧野:这是看哪一方做根茎,我们不能让它有嫁接感,这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合拍片的最大问题,一定会有一个主要那一面的文化倾向。
    梁植:周总,您觉得呢?因为刚才我们大量的提到了中印合拍的方式、故事,您期待有什么样的这样的合作?
    周茂非:我觉得中印合拍,题材的选取应该是非常广泛,不仅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也好,还是现代主义题材也好,还是爱情剧情也好,都可以。但我希望,一定是发生在印度和中国两地的很有感染力的故事。比方说《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发生在巴基斯坦,由于对立,小萝莉帮她送回了印度,使两国人民在边界走到一块儿,形成了友谊的展示,这就非常好。
    那么中国和印度,刚才也讲了,历史文化资源,有特别相似的文化基础,实际上我们能够编出非常好的故事来,要发生在两地,一定是非常感染人的,有吸引力的。我就特别喜欢看印度电影,像《我的名字叫可汗》《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都看过,包括70年代末的《流浪者》,包括那个歌,一听呢,印度电影的感染力,你能被它载歌载舞的风格,用它民族的歌舞感染进去,烘托、渲染主题,所以我觉得印度的模式,跟中国形成的良好的电影基础,有机的结合,像文导这样的编剧导演,双方共同导,一定能导出优秀的又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而且我们现在文投集团所属的文投控股的公司和电影协会马上要成立一个中印的文化交流中心,就致力于中印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在电影合作方面的交流。我想呢,在杜部长去年访问印度后,这个合作的基础已经有了,今后一定能够开出很好的果实,谢谢。
    梁植:我们学电影史的时候有一个数据,我背得不确切,就是当年《流浪者》的播放拷贝观看人次是8200万人次,比较数据,《速度与激情8》是7900万人次,应该说当年《流浪者》是街头巷尾,非常让人感动的温暖的作品。接下来一个问题问苗总,具体到您讲到的包括部长提到的,接下来怎么具体的推进,才能够更好的进入到筹备和工业化的流程当中,现在我们的中印合拍,应该做哪些事情?
    苗晓天: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多接触,多交流,通过交流相互了解,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合作。近几年,我经常见到一些国家的电影人,表达了希望合作,但是往往第一次的合作,第一部电影,是最难的,因为我们要的不是合拍一个电影,我们要的是合拍一部好电影,我特别同意刚才各位说的,中印两国的确有文化相近的地方,而且两国合作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就是印度电影近几年在中国,非常有观众,中国的观众非常喜欢。
    坦率的说,我看印度电影比较少,但我看了《摔跤吧爸爸》,我深深的为这个故事打动,我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朴实、简单的故事,能够拍得那么好,它从头到尾抓着我,让我跟着故事在走。所以我觉得,我们双方合作,有这样的基础,中国有这样的市场,印度电影在中国是受欢迎的,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之间的合作,我还是非常期待的,但我们要从交流、接触开始,未来实现我们最终的合作。
    梁植:我想问一下卡比尔•汗先生,如果在创作当中,您和文牧野先生共同指导一部作品,您觉得是有可能的吗?如果有可能,怎么样做?
    卡比尔•汗: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联合导演,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可能。因为往往电影是由一个人的译员来主导的,两个导演坐到一起,我还没有想过,但确实有可能,电影不同的部分分开导,汇合到一起。比如说两个故事线,我导一个,文导来导一个,两个故事线汇在一起,之前有过这样的案例,不同资源放到一起,会很有趣,我觉得合作是有可能的。
    梁植:文导觉得呢?
    文牧野:我觉得有可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理解,因为你不是生活在印度,他也不是生活在中国,所以可能像他刚才提到的那个是可行的,植根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一部电影,两条故事线的汇合,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要经过长期的交流,去故事发生的地方体验,去了解那的人民,了解这个故事里所有的长在身上的、体会到的,甚至你要闻到那个味道,看到那个东西,需要长期的过程。我觉得要不然就是单线,拼盘式的,要么就是共同去体验,不能上手就做,不了解。
    梁植:我们期待通过两边的合作,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给双方呈现。刚才卡比尔•汗先生讲到了巨星中心制,那我们想问一下沙鲁克•汗先生,如果以您为中心打造这样的作品,您希望这样的作品是怎么样的?如果给中印共同的观众来欣赏的话?
    沙鲁克•汗:两位导演刚才已经说得很具体了,那么我们要有自己的理念,要做共同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了,我们大家在这方面也都很乐观了,就是需要有人做起来,希望文导和卡比尔和我们一起,我觉得没有那么难,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讨论,但你一旦开始讲这个故事就停不下来了,我们今天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合作对话了,而且我们见到了中国的电影在印度,多年来一直受欢迎,也有印度电影在中国大卖,我们已经有起点了,我们只要找到了想要做的共同的故事,其实就已经很接近完成了,那么只不过要让两个导演去共同创作,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旦你想好了要讲一个故事,大家开始行动的话,其实就很快了。我们要花时间,要交流,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就可以讲起,因为我们在世界范围来看,看到了非常多简单的故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爱了,就这样的简单故事创作出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中印电影人坐下来好好的交流,总会找到精彩的故事了,我们的想法有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坐下来开始更多的探索如何制作更多的故事,商业的角度来说,可能一开始起步的时候不要做成本太高的,我们先开始和观众探索,然后去感受一下先做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感受,然后慢慢的再去做大项目,做更高投入的项目,逐步的做成熟,所以我们一旦故事讲对了,我们就可以做出比《谍中谍》《摔跤吧爸爸》更成功的故事了,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印间的情感联系,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人民,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联系的,比我们和西方间的共鸣要强得多。
    梁植:从小故事做起,一点一点的实现双方的期待,更好的讲述双方的故事。那我们今天的论坛时间接近尾正,我们想请六位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话,再次表达对中印电影合作的期待,也为今天的这一场对话来做总结,从于老师开始吧。
    于秋阳:希望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能够在不远的未来携手共进,能够舞出很美的龙象共舞。
    卡比尔•汗:我们可以共同去走向世界,如果中印携手的话,我们可以真正的打动世界,我们有了不起的电影人,我们有了不起的观众,两大文明走到一起,谁也停不下我们的步伐。
    沙鲁克•汗:我们需要更多的打造出超级巨星,打造更多的成龙,更多的沙鲁克•汗。
    文牧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实际上我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观众,当我们两国一块儿做电影的时候,一定会创作出大的明星,大票房的电影。
    周茂非:刚才杜部长讲话的时候提到了泰戈尔,泰戈尔有一个诗是这么讲的,当绿叶恋爱时就成了花,当花崇拜时,就成了果实,我想在杜部长去印度之前,还在花的阶段,从今天这次论坛起,就成为了双方合作结为果实的阶段,预祝我们两个国家合作成功,谢谢。
    苗晓天:我希望中印电影人多接触、多交流,也希望有更多的印度电影人来中国,我也希望我们的电影人也愿意到印度去多多交流,总之我对未来我们双方的合作,非常期待,合拍公司将全力的支持和关注中印合拍的所有的项目,支持你们,谢谢。
    梁植:谢谢苗总。我也想最后引用沙鲁克•汗先生刚才讲到的话,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对话交流,一点一点的把项目从一无所有到最后产生出优秀的作品,带给两国观众。
    再次感谢我们今天六位嘉宾,感谢所有领导跟来宾的到来,参加今天的中印合作论坛,我们共同期待,记住这个时刻,2019年4月18日这个作品第一次被提到,下一次相聚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今天,那个时候是这部作品问世的时刻。再次感谢各位!
 
温馨提示: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网站(ITFPEC)中的节目内容如有需改动或纠错之处,请与中心联系!
·
·
动态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尾页
电视剧节目介绍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尾页
电影节目介绍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尾页

ITFPEC-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ICP10032373号.建议用IE7.0以上浏览器.
Copyright
1997-2020 by www.国际电视台.comwww.中国电视台.com.all rights reserved.E-mail:admin@sv336.com.
ITFPEC官方QQ群班号:15744043、46405410、57865672、110797405、18361592、92111570、60496407(亲,加入班集体时请告知单位姓名,方便审核通过).
ITFPEC官方QQ软件下载.